截至目前,距离公布调整通知已有7天。相较去年,公布调整通知后的第8天,山东省便率先发布了调整方案。因此,考虑到明天周一及接下来的几周,这将是养老金调整方案发放的关键时期,方案公布的几率相当高。
对于企业退休人员而言,今年在2%的调整基础上,实现每月增加80元是否困难?首先,在探讨能否实现80元增加之前,我们必须明确退休人员的工龄和养老金数额。根据现有数据,截至2023年,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至3162元,因此2023年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为3162元。若去年涨幅为3%,则2024年企退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预计为3162元乘以1.03,即3257元。假设某退休人员工龄为30年,定额调整设为30元,工龄挂钩为每年0.8元,养老金挂钩为0.5%,不考虑倾斜调整,那么该人员的调整金额为30元定额调整加上30年工龄挂钩(30*0.8元/年)加上养老金挂钩(3257*0.5%),总计70元。这表明,在平均养老金水平下,今年距离80元的调整目标虽接近,但仍有一定差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之前的估算中是基于定额调整30元。如果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倾向于中低收入群体,很可能是通过提高定额调整金额和降低挂钩调整比例来实现。因此,对于月养老金约为3000元的退休人员来说,他们可能会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为何如此判断?在最初提到今年调整的重点将倾向于中低收入群体时,我就开始思考这种倾斜将通过何种方式显现。既然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已经明确指出是针对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退休人员,那么对他们进行倾斜的调整方式很可能是继续沿用去年的“三结合”方法: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以及倾斜调整。在这种挂钩调整中,遵循的是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因此,更长的工龄和更高的养老金水平会在计算后带来更高的挂钩调整。这显然对工龄较短、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中低收入群体不利。因此,今年若要实现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不太可能增加挂钩调整的比例,而是可能降低比例或维持不变。
那么,中低收入群体的倾斜体现在哪里呢?起初,我以为可能会增加一项新的倾斜调整,以单独增加这部分人的调整金额。但随着7月10日调整通知的发布,我发现倾斜调整仍然只有两项:高龄倾斜和艰苦偏远地区倾斜。因此,“三结合”的调整公式实际上只剩下定额调整,这既体现了公平,也是一种基础性的保障。我认为,通过定额调整来实现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倾斜是既适合又实际的做法。因此,定额调整意味着每人每月增加固定的金额,而从中受益的就是通过提高定额调整的金额来实现。
因此,小编先前预估的定额调整金额为30元,这一估算基于去年的调整方案。去年,基本定额的调整大多集中在30至40元之间,仅有西藏地区达到51元,青海为41元,上海为61元。其他地区中,部分超过20元,但大多数仍在30至40元的范围内。鉴于此,若今年通过提升定额来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倾斜,那么在原有30元的预估基础上增加10元,是相对合理的。这样一来,之前70元的差距加上这10元,总计将达到80元。因此,今年企业退休人员的调整增额可能并不困难。接下来的一周将是公布各省市调整方案的窗口期。一旦小编获得最新消息,也会立即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