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盛转衰:一度繁荣的彩票店铺为何难以为继?本月,位于北京商场的彩票展示体验中心突然关闭。该连锁店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旗下多家门店连续数月未实现盈利。与此同时,在2023至2024年间,随着彩票特别是即开型彩票销量的激增,个人与机构纷纷加入,竞相开设新的彩票店。
根据财政部的最新数据,2025年5月份,我国彩票市场销售额达到了57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9.8%。在这其中,即开型彩票的销售额为113.41亿元,同比增长了67.8%。然而,这一增长背后存在一些特殊因素。自2024年4月起,即开型彩票面临了供货紧张的问题,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当年四季度才得到缓解。因此,2025年5月份的销售额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基数效应所引起的。
成本高昂与收益微薄之间的严重冲突。
场地及入场成本:商业综合体内的场地资源极为紧俏,中介机构普遍推高价格,高客流量区域的入场费用甚至高达六位数。场地租金普遍超过每月10000元,押金通常为2至3个月的房租,并且还需额外支付中介费用。
每家彩票店的装修费用大约在3万至5万元之间,而商业综合体的装修标准较高,对材料、设计以及供电的要求也远超普通店面,这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商业综合体的营业时间全年无休,从早上10点至晚上10点,至少需要两人轮班工作,人力成本不容忽视。此外,还需考虑设备采购、初期运营等其他费用。
总计来看,每家店面的投资成本大约在40万人民币以上,平均每月的开支大约为3.3万元。
在销售旺季,每家彩票店的月销售额可以达到最高40万元,而全年平均销售额约为30万元。根据销售额的7%至8%比例计算,每月的佣金收入大约为2.4万元,这比每月的3.3万元平均成本要低得多。公司原本预计单店每月销售额需达到50万元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但实际销售额保持在30万元左右,4月份甚至降至20万元。
供应短缺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2024年,即开型彩票普遍出现短缺,这对于以即开型彩票销售占比超过90%的商场彩票店产生了重大影响。供应不足导致了顾客的流失,频繁的缺货也增加了运营和管理的成本。2025年春节过后,客单价显著下降,销售额下降了20%。
位于北京三环内的一处热闹商场的彩票店,自今年起见证了周边多家餐饮和潮玩店铺的关闭,这直接导致了人流量的大幅减少,进而影响了彩票店的销售额。这一变化标志着从狂热向理性的市场回归。
在2024年的彩票销售旺季,许多企业视彩票店为“稳定收益”的投资对象,希望通过高额的销售收入来粉饰财务报表,以此支撑企业的运营。然而,实际上彩票销售佣金较低,从成本效益比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商业逻辑。
在审批流程方面,李华公司自去年11月向某省体育彩票中心申请开设销售网点,至今未能获得批准,这导致了公司前期投入的上百万元资金损失。公司的运营需要遵守众多的法律法规,包括店员管理、与商场的签约违约风险、依法纳税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挑战。
彩票的根本属性是一种零和博弈,大多数参与者最终会亏损,因此彩民必须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以维持购买行为。李华期望彩票的销售额能够逐渐下降,以此揭示行业的潜在问题,例如其是否具备可持续的经营能力,以及营商环境是否适宜等。
这家彩票店的关闭反映了行业从过热到冷却的过程,是一个缩影。彩票业必须回归理性,沿着合规和可持续的道路前进,这样才能防止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